1.理想L7正式上市 售33.98万元起/中大型5座SUV

2.同为30万级5座中大型SUV,理想L7对比小鹏G9怎么选

3.比亚迪为滴滴定制网约车D1,车企真会变成出行平台代工厂吗?

理想L7正式上市 售33.98万元起/中大型5座SUV

汽车扶手肘托架怎么拆-汽车扶手肘托

易车讯 在9月30日举行的理想L8上市发布会上,作为发布会结尾的彩蛋,理想L7首发并公布售价,售价区间为33.98-37.98万元。据悉,理想L7即日起开启大定,定金为1000元,新车将亮相11月举行的广州车展,并于12月实现全国巡展,首批理想L7将于2023年2月底开启交付。

据悉,理想L7标配白色、银色、灰色、黑色四个标准颜色的金属漆,以及两个特别版车漆:绿色特别版珍珠漆和蓝色特别版冷光漆。内饰提供黑白双色内饰、黑咖双色内饰和黑橙双色内饰三种风格可选择。轮圈方面,共有20英寸和21英寸轮圈两个尺寸,并提供银灰双色轮圈和黑灰双色轮圈两种风格可供选择。

作为豪华中大型5座SUV,理想L7继续搭载增程式混动系统,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1315km,纯电续航里程210km,并推出理想L7 Pro与理想L7 Max两款车型以供消费者选择。

据悉,定理想L7长宽高分别为5050*1995*1750mm,轴距与理想L8保持一致同为3005mm,内部采用5座布局,(理想L8定位中大型6座SUV,内部采用2+2+2的6座布局)。

为了将车内有效的使用面积要做到最好。理想L7的第二排最大腿部空间达1160毫米,后备箱纵深超过1米。此外,第二排座椅配备了电动腿托并支持电动调节,最大倾斜角度达到40度,坐垫长度达到520毫米,乘坐体验非常舒服。

特别是后排中央座椅放倒后,即可变成一个超大扶手,与车门上的柔软肘托环抱整个座椅,将一个豪华舒适的电动三人沙发立刻变成两个独立的VIP座椅。配合7.3.4全景声音响系统、双层隔音玻璃,拥有沉浸式的音响体验。

除此之外,理想L7延续新家族化内饰设计风格,包括配备HUD、位于方向盘上方的安全驾驶交互屏、15.7英寸中控屏与15.7英寸副驾娱乐屏。其中理想L7 Pro配备一块高通骁龙8155车规级芯片,保证交互的流畅性和响应速度,而理想L7 Max采用了两颗高通骁龙8155车规级芯片,为驾驶、AI、软件和娱乐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,并可通过一线直连任天堂Switch和AR眼镜,为车内的用户提供全新视听体验。

动力部分,采用前双叉臂/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的理想L7与理想L8相同,全新四驱增程电动系统,由1.5T四缸增程器+前后双电机智能四驱系统所组成,并配备42.8kWh电池组。官方公布的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为1315km,纯电续航里程210km。百公里加速时间5.5s,同时标配魔毯空气悬架。

智能驾驶方面,理想L7 Pro配备AD Pro智能驾驶系统,搭载地平线J5芯片,配备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。理想L7 Max配备了与理想L9相同的AD Max智能驾驶系统,智能驾驶算力平台包含2颗英伟达Orin-X处理器,总算力达到508Tops,并配备有前向的车规级激光雷达,全局分辨率为1200x128。

根据易车App“新能源品牌热度榜”数据显示,理想汽车日均关注度7.56万,位列第10名。如需更多数据,请到易车App查看。

同为30万级5座中大型SUV,理想L7对比小鹏G9怎么选

在造车新势力中,理想汽车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,先期靠着理想ONE一款车型单打独斗,而在理想ONE停产后不久,就连续推出了L9、L8、L7三款重磅车型。从目前来看,理想L9算是实现了“开门红”,开启交付首月就实现订单破万,而“双车战略”推出的L8和L7也同样备受关注,二者定位相同,配置差异不大,主要区别就是座椅布局。

理想L7作为理想品牌旗下的首款五座中大型SUV车型,有着旗舰级定位,在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上均有着媲美理想L8的实力,售价上还比理想L8便宜2万元,如果不是执着于六座布局,其实五座版本的理想L7也是比较实用的。从售价和定位来看,理想L7和前不久才上市小鹏G9比较接近。为了方便对比,我们选择36.99万的小鹏G9 2022款 702 MAX版和37.98万的理想L7 2023款MAX版。?

外观时尚大气,理想L7要大一圈

外观方面,理想L7采用标志性的家族式设计,拥有比较圆润的车身线条,前脸的封闭式进气格栅和贯穿式日行灯都有着比较强的辨识度,位于格栅两侧的远近光灯给人的感觉也比较个性。下包围部分,新车采用类似三段式的设计风格,内部加入横幅式饰条进行装饰,有效增强了前脸的横向视觉宽度和车头的层次感。

小鹏G9采用的是小鹏汽车家族式X Robot Face设计语言,辨识度也非常高。封闭式进气格栅给人的感觉比较简洁,贯穿式大灯设计十分具有代表性,同时,新车将激光雷达与大灯相结合在一起,与下包围的线条巧妙地形成呼应。

车身侧面,理想L7的车身线条也比较圆润,线条感显得流畅大气,尤其D柱处的倾斜角度比理想L8更大,看上去更加时尚,在粗壮的轮眉和侧裙部分的衬托下,显得非常有气势。此外,新车还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、20英寸双色五幅式轮毂等。车身尺寸方面,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050/1995/1750mm,轴距为3005mm,与同级竞品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优势,内部空间也非常值得期待。

小鹏G9的侧面看上去更加敦实,车顶线条从B柱开始略微下倾,车窗下沿的黑色饰条一直延伸到了C柱末端,营造出了悬浮式车顶造型。此外,新车还采用了一体式腰线、隐藏式门把手、21英寸低风阻轮毂等时下流行元素。车身尺寸方面,对比车型的长宽高分别为4891/1937/1680mm,轴距为2998mm。从数据上看,小鹏G9要比理想L7小了一圈。

尾部造型方面,理想L7也沿用了理想L8的设计风格,层次感方面表现比较出色。车顶配备有小尺寸的扰流板,熏黑的贯穿式尾灯组有效拉伸了车尾横向视觉宽度,下包围部分比较简洁,内凹式的梯形牌照框也位于下包围部分。

小鹏G9的车尾同样采用了简洁又不失层次感的设计,贯穿式尾灯配合肩线设计拉宽了车尾视觉效果,点亮后也很有精致感。下包围部分粗壮的黑色饰板和前脸相呼应,点缀出了一定的力量感。值得一提的是,新车的车顶行李架还内藏了5G通讯天线,既完成了设计需求,也满足功能性的需求。?

智能科技座舱各有特色

同为新势力车企定位较高的中大型SUV,两款车在打造智能科技座舱方面都比较侧重。先说理想L7,采用的同样是家族化设计风格,中控区域提供有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、集成在真皮方向盘上的安全驾驶交互屏、HUD抬头显示、悬浮式中控屏以及副驾驶娱乐屏,营造出相对浓郁的科技感和时尚感。

进入小鹏G9的车内,同样三块大尺寸屏幕所吸引,除了匹配家族风格的10.25英寸液晶仪表盘外,中央还配备两块14.96英寸双联屏,搭载小鹏最新的X-mart4.0系统,具备3D人机交互体验功能,可将实体世界投射到车机屏幕内,十分酷炫。

智能配置上,理想L7 Max则采用了理想AD Max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空间Max版系统,所搭载的双英伟达Orin-X算力芯片,能高效地处理高清摄像头、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融合信号,总算力达到508TOPS。

小鹏G9在智能驾驶方面,搭载双NVIDIA DRIVE Orin智能辅助驾驶芯片,算力同样达到508 TOPS,助力XPILOT 4.0系统。硬件方面将搭载31个感知元器件,包括2个激光雷达,12个摄像头,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;能够实现从起点停车位到终点停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,包括停车位泊出,到城市道路、高速/快速路,再到城市、最终泊入车位的全场景打通。

座椅方面,理想L7采用了5座布局,全系都是真皮包裹,功能上也比较丰富,支持主副座椅腰部支撑、主副座椅电动调节、前排座椅加热/按摩/通风、驾驶位电动座椅记忆等;而且理想L7的第二排座椅也支持电动前后/靠背/腰部调节,最大倾斜角度达到40度,坐垫长度达到520毫米,乘坐体验非常舒服。此外,新车拥有灵活的第二排布局,在后排中央座椅放倒后,即可变成一个超大扶手,与车门上的柔软肘托环抱整个座椅,将一个豪华舒适的电动三人位沙发变成两个独立的VIP座椅。

小鹏G9在座椅方面更舍得下本,采用打孔NAPPA真皮包裹,内部填充物厚实,坐进去会有陷进去的感觉。功能配置上,新车除了提供前排座椅电动调节、加热、通风和按摩功能,主副驾驶座还有腿托调节,驾驶位/副驾驶位电动座椅记忆等功能。而且,小鹏G9的第二排座椅在材质和配置上也不含糊,不仅有加热、按摩功能,还具备10度的靠背调节和象鼻式大腿托,可以伸长将近50mm,进一步保证后排乘客的舒适性。

乘坐空间方面,基于优于同级的车身尺寸,理想L7在内部乘坐空间及后备厢纵深都具有很大优势,尤其是各项后排空间数据甚至已经达到了D级轿车水准,如果您对于第三排座椅没有刚需的话,那么理想L7还是非常合适的。

相比而言,小鹏G9在空间方面的表现,应该说是达到了这个级别车型该有的水准,不过并无太多亮点可言,尤其和同级别车型都在主打后排大空间方面还有一定差距,不过总的来说满足日常家用需求是没有问题的。?

配置丰富程度不相上下

除了上述配置,理想L7还配备了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、前后排侧气囊、前后排头部气囊、胎压显示、全车安全带未系提醒、并线辅助、车道偏离预警、车道保持辅助、道路交通标识识别、主动刹车/主动安全系统、疲劳驾驶提醒、DOW开门预警、前后方碰撞预警、前后驻车雷达、360度全景影像、透明底盘/540度影像、倒车车侧预警、全速自适应巡航、自动泊车入位、自动变道辅助、远程召唤、自动驻车、上坡辅助、陡坡缓降、分段式不可开启天窗、电动感应后备厢/位置记忆、蓝牙/遥控钥匙、无钥匙启动、全车无钥匙进入、远程启动、对外放电、低速行车警告、哨兵模式/千里眼、方向盘加热/记忆、前排手机无线充电、后排液晶屏、后排控制多媒体、21喇叭、LED近远灯光源、LED日间行车灯、自适应远近光、自动头灯、转向辅助灯、256色车内环境氛围灯、前后电动车窗、前后排多层隔音玻璃、多功能外后视镜、内后视镜自动防眩目、后排侧隐私玻璃、雨量感应式雨刷、自动空调、后排独立空调、后座出风口、温度分区控制、车载空气净化器、车内PM2.5过滤装置等。

小鹏G9在配置上也没有差多少,基本上该有的也有了,比如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、前排侧气囊、前后排头部气囊、胎压显示、全车安全带未系提醒、并线辅助、车道偏离预警、车道保持辅助、道路交通标识识别、主动刹车/主动安全系统、DOW开门预警、前后方碰撞预警、前后驻车雷达、360度全景影像、倒车车侧预警、全速自适应巡航、自动泊车入位、遥控泊车、循迹倒车、远程召唤、自动驻车、上坡辅助、陡坡缓降、不可开启全景天窗、电动后备厢/位置记忆、蓝牙/遥控钥匙、无钥匙启动、全车无钥匙进入、远程启动、对外放电、低速行车警告、方向盘加热/记忆、前排手机无线充电、22喇叭、丹拿扬声器、LED近远灯光源、LED日间行车灯、自适应远近光、自动头灯、多色车内环境氛围灯、前后电动车窗、多功能外后视镜、内后视镜自动防眩目、雨量感应式雨刷、自动空调、热泵空调、后座出风口、温度分区控制、车载空气净化器、车内PM2.5过滤装置、车内香氛装置等。?

选纯电动还是选增程式?

动力方面,理想L7配备了全新的四驱增程电动系统,系统综合功率为330kW,综合扭矩为620N·m,匹配电池容量为42.8kWh的三元锂电池组,CLT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315公里,WLTC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,此外,理想L7还标配了采用自研智能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的理想魔毯空气悬架。

小鹏G9为纯电动车型,对比版本提供的是后驱单电机,最大功率230kW,峰值扭矩430N·m,与之搭配的是98kWh的三元锂电池,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702km。对于纯电动车型来说,小鹏G9的表现算是非常不错了,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,采用增程式动力的理
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世界周刊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

比亚迪为滴滴定制网约车D1,车企真会变成出行平台代工厂吗?

滴滴D1,为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。这款车不仅改变了产品定义,而且将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的矛盾抛了出来。未来,谁将成为主导?

2018年4月,滴滴在洪流联盟的愿景中,提到了“联合开发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,并推动大规模运营”。

2020年11月,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。

相隔937天,那支射出去的箭,终于转回来了。

滴滴与比亚迪,一个出行服务平台,一个制造产业平台,首次以联合开发的形式,酝酿出了D1这款车,对行业的触动其实非常大。

▎滴滴D1是一款怎样的车?

车长为4390mm,轴距为2800mm,轴距与车长的比例达到了63.8%,发挥了纯电平台的独特优势。

宽度为1850mm,高度为1650mm,在视觉上是“宽大的,而非瘦高”,这也属于电动车的典型形态。

舱内空间得以最大化地利用,而空间是网约车最核心的诉求。

滴滴是产品设计需求的提供方,因为他们有海量的数据,可以站在司机、乘客的场景需求上思考问题。所以,滴滴D1产品定义的专属性非常强,一切为了共享出行。

司机的座位是黑色座椅,耐脏,偏硬,有腰托和肘托,注重支撑性,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。

乘客的座位是白色座椅,干净,偏软,为舒适取向,换取乘客的好心情和舒适体验。

在中央扶手处,专门为司机配备了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,便于存储一些物品,诸如文件、药品、纸巾。

针对后排乘客,在前排座椅背板上,有杯架、挂钩,以及USB接口,包括一块显示屏,内含影音娱乐功能,非常像航空座椅的设计,同时,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又相当宽裕。

这款车的右后门是一扇侧滑门,不仅鼓励用户在后排落座,也鼓励用户通过右后门上下,而且非常方便,由司机来控制,享受到一定的尊贵感,也不至于仓促开门,与闯入的自动车、电瓶车相碰。

在车窗前,会有一盏“接驾灯”。当司机接单之后,乘客会收到一个匹配的接驾灯颜色。所以,当网约车驶来时,不必开着电话问司机是哪一辆车,也不必盯着车牌找车了,司机也不用滥用双闪灯了。这是非常典型的用户思维。

后排乘客座位是有加热功能的,最关键的是,乘客可以远程设定车内空调的温度、风量,以及打开后排座椅加热功能。这在冬天呼叫网约车,简直是非常暖心的一种设计。

当然,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这款车,其车机系统来自于滴滴,被称作DIIA系统。设计初衷是为了摆脱司机对手机支架的依赖。理论上,司机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完成一些操作,而不必在屏幕上点按。

司机与乘客的“痛点需求”,滴滴意识到了。在已有量产车型无法解决的前提下,联合开发一款为共享出行专门设计的车型,可能是最合适的办法。

▎为什么是滴滴?

从安全问题的泥淖中,跋涉而来的滴滴,在今年做了2件事。

一是6月末,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网约车自动驾驶的央视直播;二是11月末,发布这款定制网约车D1。

围绕着出行市场,滴滴的布局思路越来越清晰了。

滴滴有后装的桔视系统,可以采集驾驶场景信息,再利用算法筛选,将实际场景导入到仿真引擎中,进行自动驾驶的算法训练。

D1定制网约车的出现,桔视系统由后装变前装,滴滴可以更深度地参与一些场景应用。

举个例子,滴滴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的续航里程进行针对性派单,当车辆续航里程不足时,也可以为司机规划最佳的补能路线,并且实时监测车辆的健康程度,减少不必要的抛锚意外,也就变相提高了运营效率。

技术越发展,自动驾驶的普及成本将越来越低。滴滴有心在自动驾驶的领域上寻得一定的领先地位,无论是技术输出,还是技术合作,都将是新的赢利点和制高点,同时,自己有深度参与的“硬件”,替代与应用都将更加直接无阻。

简言之,滴滴D1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下层建筑,往上的空中楼阁不至于没有根基。

站在今天,滴滴有一个新能源的承诺。预计十年间,推广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车。按照这个节奏,每年有100万辆的替换缺口,滴滴D1是第一步,以后还会有更多的D系列车型加入。

滴滴主攻的出行业务,终究是服务行业。滴滴D1真正想要推广开来,满足司机和乘客的双重需求,也就成为了产品定义的初心。

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则:

1、优化体验,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场景化设计,皆是这一出发点。

2、确保安全,桔视系统内外皆有录像,产生纷争有据可依,各种驾驶辅助系统,减轻驾驶压力。

3、搭建新的商业模式,这里非常富有想象空间。滴滴D1可能以租赁形式进行运营,并且尝试按里程付费的模式。再往深了想,里程付费可能有梯度执行的方式,引入更多的奖励机制。

车辆仍然是重资产,但这份重资产会被分散开来。司机不用背负车辆资产,每天开车就像上下班,赚取每公里的差价,而当车辆到达一定使用年限,或者完成一定的盈利预期,甚至可以进入回收再造的渠道中去。

毕竟,作为商业用车,电池最需要再更换,但其他零件则可以长期利用。滴滴可以勇敢地去尝试,当然,相关法规还需要再更新。

▎为什么是比亚迪?

在很多分析观点中,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力量,就是比亚迪。

在滴滴的联盟中,有很多主机厂,但最终愿意为滴滴定制车型,并且有能力造出量产产品的,目前只有比亚迪。

毫不夸张地说,比亚迪是最有供应商角色潜力的一家车企。这没有任何贬斥之意,反而说明了比亚迪技术能力的完备性和灵活性。

比亚迪的e平台,本就是开放式的。不仅可以自己造车,也可以灵活地为其他角色造车,包括滴滴,以及丰田。

在过去,汽车是纯粹的机械集合体,所以,“硬件整合者”非常重要,也就形成了以车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。车企会去打造一个品牌,在品牌之下,售卖商品。

但是,在未来,汽车的属性将从“硬件”转变为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。很显然,硬件不再是中心,而会退居为“平行供应商”的身份。

那么,谁将跳出来整合资源?可能是一如既往的汽车品牌们,他们代表了制造产业平台,也有可能是滴滴这样的出行服务平台,可以提出非常定制化的场景用车需求。

焦点争夺,明里暗里都将持续下去。

比亚迪看得其实很清楚。围绕着汽车无非有两大市场,私家车市场和网约车出行市场。

从目前看,私家车市场绝对占主导份额。但我们的眼光可以长远一点,当自动驾驶越来越可靠,成本越来越低,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私家车吗?

不论多久,市场份额的天平,最终会倾向于网约车,准确来讲是共享车。我们一直在等待一种商业模式的落地,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,在送车主上班之后,转变为共享网约车,在公共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价值。

听起来美好,但有些天方夜谭,但我们所努力的,不正是那个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社会吗?既然这块蛋糕如此鲜美,为什么不身先士卒呢?有实力提供定制化的硬件服务,一定要在意谁是主导吗?

▎写在最后

未来汽车产品的演进方向,是从联网到在线,最终实现赋能,通过数据的有效利用实现汽车能力的质变。基于这个判断,未来汽车行业会诞生出行产业平台公司,打通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。

前者连接海量用户,集聚生态合作伙伴,打通碎片化、孤岛式的出行需求;后者融合智能制造体系,完成规模化的私人订制,打通“设计-生产-服务”全链条。

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由谁来主导打通?取决于谁能充分开放,将海量用户与生态合作伙伴接入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出行服务公司的机会相对较大,滴滴走在了前面,而传统整车厂即便困难重重,也在为此努力转型。

硬件服务,同样是未来汽车产品的关键一环,术业有专攻,作为制造产业平台的比亚迪看得其实很通透。

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,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