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赛道试驾岚图追光:动力堪比保时捷GTS,驾控不输宝马5系

赛道试驾岚图追光:动力堪比保时捷GTS,驾控不输宝马5系

极氪001杭州车展-极氪001fr浙赛成绩

之前驾仕派已经试驾过岚图追光,当时我的评价是:它有平替奥迪A6的稳重设计,底盘质感又向宝马5系看齐。不过,岚图追光真的在驾驶性上,已经达到德国豪华品牌行政轿车的水平了吗?这次我把它开上浙赛,从另一个维度挑战岚图追光的极限。

作为热身的开胃菜,我先完成了不同场景的场地试驾。

首先是品牌布置的小型金卡纳赛道。我感觉岚图追光的动力在日常行驶时,虽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,但运动模式下依然有符合输出参数的表现。岚图使用的永磁同步最高可以有16000转,375kW、730Nm基本是4.0T汽油机的动力水平。之前我在封闭场地测试,它的0-100km/h加速可以跑到3.98s,在同级别里足够跻身第一集团。

在起步时,岚图追光的动作比较轻快,电门响应积极,行程线性感充分,扭矩过零感平滑。显得车速可控度高。而它的底盘则凭借空气悬架和CDC电磁减震的组合,在8字绕桩和减速带前有不同的性格。运动模式下,岚图追光的车身姿态很克制,车轮黏在地面的感觉明显,不会有明显的滑移,横向支撑力也比较充足。在狭小的桩距间穿行,岚图方向盘对前轮的指引虽不算精准,但也可以清晰感知车头动作,主观上有更好的灵活性。

切换到舒适模式下碾过减速带,岚图追光的车身弹跳虽然不会被全盘吸收,好在整个起伏动作变得舒缓,车舱内的冲击力软化后,峰谷都显得柔和不少,加之对粗糙路面颗粒感的抹平,让岚图追光的舒适有了底线。

在绕桩的设计上,岚图布置的桩距比我日常用的18米还短2米,这也对追光的操纵性有了更高的要求。

当然岚图追光这么做是有自信的,它的转弯半径是5.8米,放在中大型轿车里也算灵巧。实际操作时,我感觉岚图追光的操控完全可以达到优秀,但这种好是需要技术作为支撑。

把入桩车速控制在60km/h左右的时候,岚图追光很有四驱车的稳定感,像是铁轨上的火车一样遵循着线路,稳定有安心。但如果再提高10km/h车速,对它的把控门槛就变高不少,后轴容易产生滑动,好在失控的边缘很厚,所以让人感知到的动态比较丝滑,可以通过tip in或out挑战车身进出姿态,令得岚图追光开出了后驱车的感觉,很有驾控的乐趣。

最后的麋鹿测试并不算规范,场地摆放的龙门有3米宽度,降低了操纵性的要求,所以岚图追光的进入车速也可以提升到80km/h。

在这样高速下操作,岚图追光的方向盘阻尼和路感都很适中,转向增益变化平滑,在快速输入转向时,可以带来灵活的车头动态,方向盘在这样极限的操作时,也能感知前轴抓地力的变化,帮助我更好的掌握车辆。

作为电动车来说,麋鹿测试本身也是很适宜的测试场景,因为动能回收可以带来更快的减速动作。岚图追光在低动能回收模式下的减速渐进,丢开电门后的反向拖拽不突兀,没有打破转向中的行驶姿态平衡,这点还是值得肯定。

下午的重头戏,是岚图追光在浙江国际赛车场的首秀。据说此前品牌邀请的驾驶教练,在湿地情况下跑出了1分54秒多的成绩,以中大型家用轿车来讲,这样的表现已经达到我对岚图追光的性能预期。

在实际跑圈的过程中,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岚图追光的制动力线性,刹车稳定感强,踏板的反馈力介于家用车与运动车之间,由于岚图搭载了CST舒适制动系统,所以在回头弯前对大幅点头动作给予了抑制,让车身过弯更显流畅。不过在连续多轮媒体的轮流试驾后,岚图追光的制动系统散热依然难堪重负,制动脚感会明显感觉逐渐发软,如果是想带它去跑赛道的话,更换一套更高强度的制动系统势在必行——不过,我想应该绝大多数岚图追光的车主没有这样的需求。

动力,依然是岚图追光在赛道上的利器。在浙赛的大直道上,虽然我踩不出它的理论最高210km/h车速,但尾速依然能接近170km/h,这时电动尾翼带来的40kg下压力,就变得尤为重要。进入T8-T12的连续起伏弯道,岚图追光的“魔毯功能”可以靠前置摄像头,以每秒30帧的速率预瞄前方4到15米的路面,及时调整单个CDC减震的阻尼强度,所以在坡道+转向的时候,它的侧倾是可以更稳定,有更好驾驭的感觉。当然,这样轻快的驾驶性,也离不开岚图在成本上的投入,追光的底盘采用90%铝合金材质,减重30%,虽然超5米车身依然有2.2吨的整备质量,但对比蔚来ET7、极氪001这类同级车型,它都有100kg以上的轻量化优势,这也是岚图技术的体现。

驾仕总结

可能还是有人不理解,岚图追光这种中大型轿车为什么要开到赛道上去,毕竟正常情况下,车主不会追控的极限,更多只是舒适代步的诉求。

我觉得这应该是岚图对于汽车本身的坚持。造车不是拼乐高,把采购来的零件组合起来就行,即便是在新能源时代,汽车工业依然可以在驾驶乐趣上分出高低。

通过整天的赛道体验,我认为岚图追光不仅在硬件上堆得够本,通过本土团队的调试,岚图追光还能达到宝马5系、奥迪A6这类豪华品牌中大型轿车的操控和舒适,这是比它技术参数更让人开心的事情。

我想这足以说明,以往那些中国车企看似无法企及的豪华品牌,现在只要有诚意、愿意花精力,又舍得下本,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也做到平权,德国车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驾驶标杆,中国人也可以造出好开、好玩的汽车。

文|Louis

图|网络
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